佛教珠寶中的千手觀世音菩薩和四手觀世音菩薩的起源和象徵意義
在 佛教珠寶中,觀音的圖案,特別是千手觀音和四手觀音,體現了慈悲、智慧和保護的深刻象徵。這些表現形式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源,有力地提醒著人們佛教的美德。讓我們探索這些神聖人物背後的起源和意義,以及它們在當今珠寶中的體現。
千手觀世音菩薩的全名是“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”,是佛教六相觀世音菩薩之一。佛教認為,眾生的痛苦、煩惱多種多樣,需要、願望也各有不同。因此,需要無限的力量和智慧來拯救他們。

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起源
要了解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,我們先來探究它的起源。在西藏文化中,有幾種解釋:
-
根據教義 觀世音菩薩在阿彌陀佛面前發菩薩願。祂跪地許願:「我誓願救度雪域眾生,調伏所有不羈的眾生,確保他們都能獲得解脫,毫不猶豫,毫不懈怠。若我未能如願,唯求一己安逸,願我頭顱碎裂為十瓣,身軀碎裂為千瓣蓮瓣。」發願之後,觀世音菩薩眾生大譬道,譬奷忑生。
後來觀世音菩薩回到普陀山,回頭看雪域,只見得解脫的只是一小部分。許多人仍未轉變,一些暴力和野蠻的人甚至變得更加如此。他感到灰心喪氣,一度渴望個人安逸,結果卻違背了誓言。他的頭顱碎成了十塊,身體也碎成了千塊。觀世音菩薩隨即向阿彌陀佛祈禱。阿彌陀佛說:“弟子,不要灰心。我將把你的頭變成十個頭,上面再加一個阿彌陀佛,並為你化作千臂,每隻手臂上各有一隻眼睛。以新的決心,繼續教化眾生。”
-
另一個傳說中,千手觀世音菩薩原是印度妙莊王的第三位公主。國王有三個女兒:妙金、妙音、妙善。妙善不顧父親的反對,從小就出家為尼。她的父親燒毀了她所居住的修道院後,因自己的罪孽而長出了 500 個潰爛的潰瘍。治癒需要近親的幫助,但兩個大女兒拒絕提供。但妙善甘願犧牲自己的一隻眼睛和一隻手,治癒了父親的病痛。釋迦牟尼佛被她的孝心感動,說:「你犧牲了一隻眼和一隻手,我要還給你一千隻眼和一千隻手。」於是,妙善菩薩就變成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,而她在寶頂山的寺廟也成為了人們崇敬的聖地。
千手觀世音菩薩有十一個頭,與十一面觀世音菩薩一樣。前八臂各持一物,有祈禱手、念珠、蓮花、法輪、寶瓶、弓箭。另外的無數隻手上各有一隻眼睛,形成輻射效果,象徵觀世音菩薩洞察和保護所有眾生的力量。千手象徵普遍的慈悲,千眼則代表無所不知和無限的慈悲。

四臂觀世音菩薩
四臂觀世音菩薩是藏傳佛教中備受尊崇的佛像,在西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地位。西藏人民深信,藏區的變革和文明進步與觀世音菩薩的影響密不可分,並尊崇觀世音菩薩為守護神。
四臂觀世音菩薩, 文殊菩薩 與金剛手菩薩同為雪域「三菩薩」之一,代表「慈悲、智慧、力量」。這些特質也被稱為藏傳佛教修行者必備的「三寶」。在西藏藝術,尤其是唐卡繪畫中,四臂觀世音菩薩是一個廣泛表現的主題,其像徵性元素使概念性思想在視覺上變得具體可感。

四臂觀世音菩薩像一面四臂,表情莊嚴祥和。他的單面體現了佛法的本質,沒有閒言碎語,而他的四臂則體現了四無量心——慈悲、喜悅和平靜:
- 慈悲:願一切眾生都體驗到幸福和幸福的因緣。
- 慈悲:願一切眾生免於痛苦及其根源。
- 歡喜:願一切眾生永離快樂。
- 平等心:願一切眾生保持無偏見,無執著或厭惡。
四隻手臂也像徵佛陀的四種事業: 平息 (克服障礙), 增加 (增進德行和延長壽命) 吸引 (指導靈),以及 征服 (克服內在和外在的障礙)。
每隻手都拿著有意義的物品:
- 這 右手握著水晶念珠,象徵觀世音菩薩不斷念咒語,拯救眾生脫離輪迴苦海。
- 中央的雙手托著一顆如意寶珠 位於胸前,象徵他幫助所有眾生超越輪迴的願望。
- 這 左手舉起一朵蓮花,象徵純潔、脫離世俗的煩惱,以及觀世音菩薩純潔、善良的心,致力於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。
觀世音菩薩以金剛坐姿端坐在蓮花上,象徵著堅定不移的冥想、智慧與慈悲的統一以及輪迴和涅槃的非二元性。

千手觀音和四手觀音像仍然是 佛教珠寶,代表慈悲、智慧和保護。無論是在 唐卡項鍊 或吊墜,這些神聖的圖像將佩戴者與佛教教義聯繫起來,為日常生活帶來和平、保護和無限慈悲的提醒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