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聖工藝:唐卡吊墜如何傳承西藏藝術傳統
13 May 2025
0 評論
傳統唐卡畫家首先將棉布或絲綢繃在一個小的木製框架上,就像繪製全尺寸的作品一樣。繃緊後,用動物膠(皮膠)或小麥澱粉糊與少量甘油的混合物對布料進行「上漿」。這樣可以密封纖維並確保地面平整。然後,工匠會塗上幾層薄薄的白色底漆——通常是與膠水混合的白堊(石膏)——打磨每一層,以形成絲滑、不透水的繪畫表面。

顏料:從孔雀綠到硃砂紅
唐卡繪畫採用純礦物顏料,因其亮度和穩定性而備受推崇。
-
孔雀石 提供鮮豔的綠色色調,研磨成細粉並與動物膠混合形成黃油色的塗料。
-
硃砂 呈現出神袍上鮮豔的紅色;工匠有時會將其與紅土混合,以產生微妙的色調變化。
-
黃赭石 和 雌黃 提供金黃色的色調,但由於其毒性,雌黃的使用很少。
這些顏料被耐心地分層塗抹,待每一層乾燥後,下一層才會形成深度和豐富度。

貼金箔:神聖的最後潤色
微型肖像完成後,藝術家們用真正的金箔增強精選的線條和光暈。傳統的 熱貢 唐卡製作者將 24K 金熔化成極薄的箔片,然後小心地將其按壓並拋光到預先塗有透明粘合劑(通常是膠水和糖溶液的混合物)的區域上。最終呈現出一種明亮、反光的表面,象徵佛陀燦爛的智慧和慈悲。
從畫佈到吊飾:製作嘎烏盒
彩繪和鍍金的唐卡隨後被修剪成適合放入一個微小的 嘎烏盒 (保護神社的小盒子)。這個微型神龕通常由黃銅或銀製成,將唐卡安全地固定在心臟處,將吊墜變成個人祭壇。精緻的環和鏈條使作品更加完整,將傳統的圖像轉化為 精神珠寶 將西藏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。

樣本圖片庫
標籤: